骨折之后怎么办?骨折康复常见哪些误区?


自我判定骨折发生与否


在日常生活中,人总难免会出一些小意外。如果摔伤或受到重物撞击后有很强烈的疼痛感,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发生了骨折,则非常重要。可参考以下几点:


3177190557.jpg


01、要看受伤时的暴力能量是大还是小


一般来说,暴力能量大的更易造成骨折。但老年人骨质脆,有时暴力虽小也会造成骨折;而如是少年儿童,其骨质柔韧有弹性,即使暴力稍大一些,也不一定会造成骨折。


02、受伤时姿势


如:滑倒时,手会不由自主地先着地,这时手臂易骨折;从自行车上摔下,侧身而臀部的髋骨先着地,则髋骨易骨折。


03、从伤后出现的症状以及功能障碍分析


若伤处疼痛剧烈,局部肿胀明显,有严重的皮下瘀斑、青紫,并出现外观畸形,这时均应考虑有骨折的可能。此外,一般骨折病人多有功能障碍,,如手臂骨折后,手的握力差。甚至不敢提东西;下肢骨折后,不能站立或行走;腰部骨折后不能坐立。


04、用在远高受伤部位叩击的方法检查


如上肢骨折,患手握拳,拿一只手手掌轻轻给予叩击,若伤处感到疼痛,则骨折的可能性极大。至于下肢骨折,可用拳轻轻叩击患肢足跟,看看伤处有无痛感。


骨折患者的急救


发生骨折后,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尽快得到专业人员的救护,是必须和明智的。


骨折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伤者痛苦、防止再次损伤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正确的固定。骨折后应就地取材,选用木夫板、木棍、竹竿、木板等,简单、稳妥地固定患肢。


这些材料都找不到怎么办? 上肢骨折可与躯干包扎固定,也可与健肢一起固定。


如果为开放性骨折、流血, 则应用急救包或者清洁布包扎。有伤口出血的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无效时,可用止血带环扎近心端止血(要记录环扎时间),立即送往医院。


骨折康复常见哪些误区


误区1:石膏固定后肢体不能再动


后果: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减退,关节僵硬。


骨折患者的初期重要治疗步骤是固定以利于骨痂生长,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许多人误认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动, 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专家提醒患者,由于长期制动,也可带来诸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


因此,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好后,一定要多运动肢体跨关节远端,如:手臂骨折,可以采用“握拳一松手一握拳”的方法活动。 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患处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2:骨折病人最好长期卧床


后果:导致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甚至有致死风险


专家认为,骨折或手术后是需要相对制动的,但不等于人们误认为的完全不动。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体弱更加缺乏运动,这都可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 。


在骨折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致死率也高,早期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是预防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骨折或手术后,应遵从骨科医生或康复医生的专业意见,在其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运动和治疗。


骨科术后患者由于术后长时间的制动以及疼痛等原因,往往在骨科出院之后便出现关节僵硬、肌无力、疼痛、肿胀、步态异常等功能障碍,康复的早期介入不仅能够提高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也能减少患者术后的关节肿胀疼痛,减轻出院时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在骨科术后早期,康复科医生、治疗师会随同骨科医生一起进行查房,对患者的术后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康复科医生、治疗师和骨科医生一起对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进行分析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系统化、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之后,由康复治疗师到骨科病房,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宣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床旁康复治疗后患者准备出院,治疗师还会对患者的现阶段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下一阶段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和目标。患者在回家后如果并未达到一个满意的功能恢复阶段,也可以定期在骨科门诊或康复科门诊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声明: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满意答复,谢谢!联系邮箱:zdgk2021@126.com